新闻排行榜
栏目名称 点击次数
青大要闻
教学科研
学术交流
院系经纬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先进榜样
媒体看青大
青海大学报
当前位置:本站首页 >> 青大要闻 >> 正文

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二十周年工作会议在我校引发热烈反响

9月29日上午,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二十周年工作会议在我校隆重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援受双方和有关方面共聚一堂,回顾了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二十年来的不平凡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描绘了青海大学未来发展蓝图。

近日,全校师生通过会议现场聆听和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平台等媒介,持续认真学习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二十周年工作会议精神。“青海大学长高了、变大了、有名了、更美了”的描述在全校师生中引发强烈共鸣,纷纷表示,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各支援高校对青海高等教育和对我校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更深刻感受到了支援学校倾情帮扶的拳拳之心,青海大学师生感恩奋进的雄心壮志。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开启新征程、创造新业绩,胸怀“国之大者”,为率先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新高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加快建设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校党委书记俞红贤表示,我们要在“百年华诞是主题、百年目标是主导、百年大计是主线、百年树人是主旨”的政治站位和发展全局中提高认识、接续奋斗,努力书写新时代对口支援工作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加迫切的要求,我们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历史使命感,抢抓“双一流”建设、部省合建和“十四五”开局等重大历史机遇,精准办学定位,牢记“姓青名海”历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李丽荣表示,“十四五”期间是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阶段,更要充分依托支援高校的优势和先进的办学经验,把建设“生态文明高地”和打造产业发展“四地”,与扎根高原、攀登高峰、建设现代大学的目标融汇贯通起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更加深化、深入,全方位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省“四地”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教务处处长赵常丽表示,二十次四季更替,二十年倾情付出,教授团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敬业的奉献精神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每个青大人的内心。二十年是回顾,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各支援高校的帮扶下,我们将大力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为抓手,不断释放改革活力,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工作处处长张发斌表示,教育在新的发展阶段已成为关乎每个中国人、关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立足“十四五”,奋力开新局。我们将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引导广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为我省“四地”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杨汉宁表示,二十年来,对口支援高校就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以及青海大学盐湖化工大型系列研究设施的调研、设计、论证以及方案的编制和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援助指导,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定位,坚持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青海大学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支援高校一道,努力实现协同发展新格局,为助力我省建设“生态文明高地”和打造产业发展“四地”贡献力量。

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晓表示,在各高校的真情支援下,我校为加快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今后学院还将联动国内化工领域知名高校,构建盐湖化工创新联合体,致力于破解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卡脖子”难题,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化工学院副院长赵启文表示,在对口支援高校的倾情帮扶下,学院事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学科、专业、课程、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此次会议精神激荡着我们内心的报国之志,也感到责任非常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抢抓机遇,努力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作出实际贡献。

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秉鑫表示,学校近年来充分发挥材料与化工学科优势,深度融入金属镁一体化工程、盐湖功能材料、光伏光热等绿色新兴产业,为盐湖相关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如今学校提出“两平台一学院两中心”的构建框架。我们一定要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来回馈对口支援高校对我们无私的帮助。

化工学院学生边富璇表示,通过参加会议,既感受到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我们高校学子的深切关怀,又能体会到对人才事业发展的渴望,总书记提出的‘四地’建设给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我们应当抓住对口支援的宝贵机会,学习对口支援高校老师们的优秀品质,努力钻研专业知识理论,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扎根青海,建设青海。

为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增速提质不断提“智”

副校长梅生伟表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是党中央考虑青海清洁能源资源禀赋,为青海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族人民高品质生活而设计的青海方案,更是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最终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未来,青海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必须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相结合,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从更高的层面制定工作方案,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为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做出更大贡献。

光伏中心副主任司杨表示,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有力推手。作为从事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教师,未来将根据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特色和人才需求特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和层次,争取为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贡献绵薄之力。

光伏中心副主任陈来军教授说,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我校新能源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建设必将为新能源学科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新能源20级1班学生高壮壮表示,《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行动方案》锚定2030年全省风电、光伏装机1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装机超过1.4亿千瓦的目标,助力全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和同学们会更加珍惜能够跟随知名高校教授学习的机会,也要确立更高的目标理想,学以致用,让知识和理想一起闪光。

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高效的智库服务

“在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二十周年之际,青海大学依托清华大学等高校对口支援优势,助力提升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科技创新水平,搭建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参与建设的合作平台,提升合作层次。”财经学院旅游与工商管理系主任何梅青说,“今后将充分利用青海大学已形成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利用——生态衍生产业等与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紧密相关的优势学科群,对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同时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助推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

财经学院旅游与工商管理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赵筱倍感振奋地说,“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热爱青海、扎根高原、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文化旅游人才。”

财经学院旅游与工商管理系副教授陈金林感慨万分,各支援高校以提升青海大学科学研究为职责,始终将对口支援与服务地方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青海大学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中,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发挥工农医管学科优势,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让青海大学大有作为。

财经学院学生赵怡认为,通过各对口支援高校的援助,激活了青海高等教育发展潜力,创新了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应该好好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借助着对口支援的资源,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储备,提升思政觉悟,延续对口支援使命,为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人才技术“双动力”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青海大学将进一步夯实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技术与人才支撑,助力我省打响‘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品牌。”农牧学院院长李宗仁表示,将深刻领会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二十周年工作会议精神,并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好、实施好。将支援高校优势资源与我省实际相结合,努力为我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贡献青大智慧。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王树林表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口支援农牧学院以来,专业和学科实现了飞跃式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团队在指导下围绕生态立省战略,立足全省生态农牧业及特色产业发展,以青海特色食品资源为依托,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在牦牛、藏羊、青稞、枸杞产业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以产品开发为重点的研究领域,大力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质评价、农产品产地加工及储藏、新产品开发及工艺研究、标准规范制定、人才培养等工作,有力对接了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建设。

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副教授叶英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口帮扶下,我在青海省特色浆果资源及农畜产品开发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为一大批食品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合作,建成联合攻关团队,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更大科研成果,为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贡献力量。”

农牧学院讲师刘荟萃说,“我本人就是对口帮扶工作的受益者,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我在青稞加工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有信心在青海省特色农产品开发方面做出更大成就,培养更多从事青海省特色食品资源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农牧学院学生黄晓鹏认为,随着科技进步、农业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顺应了时代发展,满足了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他说:“作为农科学子的我们,应该担负起职责,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让青海这片神奇的土地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面前,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撰稿人:校党委宣传部

【编辑:杜铖 责任编辑: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