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 点击次数 |
---|---|
青大要闻 | |
教学科研 | |
学术交流 | |
院系经纬 |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
先进榜样 | |
媒体看青大 | |
青海大学报 |
1月13日,我校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2017年度学术会议。
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春宏院士主持学术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十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青海大学校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院士汇报2017年工作。2017年,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被列为青海省人才高地实验区,双聘了倪晋仁等3名院士,实验室学术骨干钟德钰教授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实验室学术骨干李希来带领的教学科研团队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术骨干董全民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学术骨干祁得林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入选青海省第二批青海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
实验室全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目前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参与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获批科技厅项目57项,年度总计获批纵向经费9284.4万元,比上年度增长23%。发表SCI文章49篇,比上年度增长200%。申请专利16项。出版专著3部。实验室三个研究方向之一的“生态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提交国家咨询建议1项,省级咨询建议3项。
实验室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在2017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公示中,有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实验室累计参加国际会议30人次,国内会议200余人次,做大会特邀报告10人次,发表国际会议论文7篇,国内会议论文26篇。成功举办和承办“第20届海峡两岸多砂河川整治与管理研讨会”“现代畜牧业科技创新研讨会”等高端学术会议7次。
在水文水资源等三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水文水资源方向,“天河工程”前期工作成效显著,天河卫星技术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在生态方向,开展了近6000年来的植被生物群演变研究、本世纪气候与水温趋势研究、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研究、黄河园区气候与地表植被覆盖度变化归因分析研究,继续推进木里煤矿矿区的生态修复研究;在农牧业方向,继续推进油菜、马铃薯、蚕豆和牛、羊产业平台建设工作,取得转化成果7个,审定品种5个,在农业品种推广、牧草补播种规模和面积方面取得新突破,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会上,成立了天河技术研究中心和湖长制研究中心。天河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聚焦天河卫星的荷载研发和系统总设与集成,开展天河卫星应用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等工作,通过天河卫星工程的实施,形成卫星组网、地面控制中心、空中水资源利用作业实施与控制系统、卫星应用研究,支撑天河相关科学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推进天河工程重大科学问题的探索,加强对三江源生态的监测,支撑青海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湖长制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意见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推进我省湖长制工作,建立星-空-地一体的三江源区生态系统观测技术体系,为青海省河湖长制提供基础数据产品,针对河湖长制实施中责权权限问题等融合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及经济学科等开展交叉学科专题研究,为河湖长制推进提供科研支撑及智力支持。
会上,十位学术委员会委员为实验室的建设把控方向,出谋划策。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庆斌教授,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兴锜教授到会观摩,并为实验室的发展建言献策。长江出版社社长赵冕专程到会,与学校就三江源系列丛书的编撰达成了初步协议。
【责任编辑:陈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