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 点击次数 |
---|---|
青大要闻 | |
教学科研 | |
学术交流 | |
院系经纬 |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
先进榜样 | |
媒体看青大 | |
青海大学报 |
青海大学春油菜遗传育种团队(下文简称春油菜团队)长期开展春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优异基因挖掘及杂交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等工作,创建了一批优异春油菜种质资源,定位了多个优异性状相关基因或QTL位点,克隆了相关基因6个;选育出了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16个,创建了“青杂”系列杂交油菜品牌,在我国春油菜区和蒙古国累计推广1亿亩,使优质春油菜种植区海拔上限提高了350米,推广区平均亩产提高了40公斤,农民累计增收100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22篇,参编学术著作3部,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荣获青海省首届科技成果奖-创新驱动奖牌,获国家发明专利7件、省级科技成果20余项,制定地方标准10余项;培养毕业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正在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14名,为全国春油菜种植区油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盛夏的青海,到处飘荡着油菜花香,令人心旷神怡。金黄色的花海,好似是无意泼洒的油彩,造就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天然画卷。
油菜处于青海六大作物之首,也是青海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全省种植面积达230万亩,占青海省总耕地面积的27%,是大多数农民生产的首要选择。10多年前,老百姓们把一家十几亩地都种上油菜,相较其他作物,无论从产值上还是市场需求上,都具有更可观的收入。
作为一种喜冷凉的作物,油菜在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生长优势。青海省辖区面积大、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面积较为宽松。再加上青海的油菜生长季节处于雨热同季的气候,更有助于油菜高产基因的发挥。“把油菜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来帮助广大的农牧民改善家庭条件,提高他们的年收入,这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团队成员唐国永老师如是说。同时,油菜是一种十字花科作物,花期比较长,杂交成功概率高。从种子培育到种子生产,到最后对老百姓的示范推广,更容易形成全产业链。
2023年5月30日,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我校春油菜遗传育种团队喜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成为全国仅7个获奖的创新团队之一。
提到获奖,唐国永老师既兴奋又感慨。“当时全国创新争先奖预公告出来的时候,我看到这是一个全国层面上的大奖,尤其是全国仅有七个的团队里,我们春油菜入列其中,我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然后紧接着我就把这个消息通过团队群聊告诉了大家,杜德志研究员不到一分钟就在群里回复了一个‘不容易’。”
“不容易”,朴素平凡的三个字,却概括了春油菜所有成员的真实感受。30余年来潜心科研、团结奋斗、持续服务青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无数个在田间地头顶着烈日的日子,每一滴汗水汇聚在一起,才有了如今来之不易的成果。
成果,离不开团队每一位成员的付出。
团结奋进,不负韶华
科研之路是漫长而辛苦的,但如果选择一个词来概括,唐国永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幸福”。
优质杂交种子的生产需要严格的制种隔离和制种田间取杂工作,如果制种用不育系受到杂株花粉污染,生产的种子便不能达到更高产的要求。为保证杂交种的质量,团队需要对制种田进行杂株的摘除。连续一个月,每天早上九点到晚上六点,在一千二百多亩的种植区,四十多人往返奔波,仔细地、反复查看着每一朵花的情况,直到所有的植株都开完花。高温炙烤的环境,长期弯腰的姿势,考验眼力的要求,一份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唐国永老师的口中,却成了“幸福”。
“因为我们的这些工作都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我们繁殖出来的种子纯度越高,农民的产量才能越高。就好像是,我多发现一个杂株,百姓就能多拿到一些钱,他们的家庭就能多一分希望。”说起这些,唐国永老师的语气难掩激动。“科研就是围着百姓转”便是春油菜团队的真实写照。
时光不负有心人。随着团队提供的种子质量越来越好,百姓也更加信赖这些打心眼里为他们考虑的人。这些种子无论是从品质、抗倒伏性上,还是从产量、出油量上,都是以往的种子不能比的。正因如此,百姓才愿意排长龙去买种子。
多年的种植经验,让百姓能清楚地分辨出什么样的种子才是好种子。2005年,团队的种子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后,青海省内油菜种植面积也开始成倍扩张,从30万亩翻到了70万亩。一时间,甘肃、新疆、内蒙古都开始求购种子,很快,团队的种子便陷入了供不应求的状态。
一次,大通县的种子留得不够,团队不得已,只好提出在当地限量购买。可即便如此,百姓们仍愿意拿着身份证、户口本排队买,一家只能买到的两袋种子被人们视作珍宝,甚至有外省的人借来青海的身份证求购种子。“种子行业的‘黄牛’,我还是第一次见。”可以说,唐国永老师亲眼见证了团队的科研成果是如何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然而,制种的条件复杂且严格,天时地利人和一项也少不了。制种过程中人为可控因素极其有限,若碰上苗期的冻害和干旱、花期的连阴雨天气,油菜花无法结籽。目前青杂系列的杂交种需要通过种植六行的不育系和两行的恢复系杂交而来,而不育系作为雄蕊败育、雌蕊正常的植株,需要蜜蜂传来恢复系的花粉才能繁殖成功。如若天气条件不允许,恢复系无法开花,不育系便无法结籽,产量便会急剧下跌。加之当年油菜种植面积扩大,种子供应便更加捉襟见肘。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情况,春油菜团队更加意识到他们的研究对于百姓而言有多么重要,也促使着他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在充分利用地理禀赋和气候优势的情况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杂交油菜育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青海省已成为我国春季油菜科研水平最高、品种更新换代更快、种植效益最好的地区,成为我国春油菜最主要的春油菜科研、繁种、供种基地。
正如团队成员何鸟飞所言:“在科学研究方面,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油菜育种方面,始终保持初心,始终以油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选育性状优良的油菜品种,守好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油罐子。当青杂5号走出国门,成为在国外推广面积最大的春油菜品种时;当青杂7号连续4年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全国油菜主导品种时;当青杂12号和青杂15号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2022年全国仅有的2个春油菜主导品种时;当优质春油菜种植海拔高度提高了300米时;当……所有的辛勤付出,一切是值得的。”
通力合作,砥砺前行
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需要一致的目标,合理的分工也必不可少。根据研究方向、兴趣爱好、特长的不同,春油菜团队分成四个小队,大家各司其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20年前,青海省2800米以上的地方种的全是白菜型的小油菜,但是通过团队十多年的努力,这些白菜型油菜都被早熟的甘蓝型油菜替代了,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就是从早熟育种上着手。
团队需要对早熟基因进行定位、克隆和分子标记,做完这一系列基因工程的程序后,培育早熟品种的速度才能提高。而这便会牵扯出来另一个问题,从前并没有早熟的油菜品种,就算有也是白菜型的,要想得到甘蓝型的早熟油菜,便需要利用杂交育种。
团队的第一个早熟品种是青杂三号,它的生育期比青杂一号要早二十天左右。听上去只是短短的二十天,但放到老百姓的生产中,却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如果使用的是晚熟的品种,油菜籽还没来得及完全成熟就会受冻,产量又怎么能提升呢?而用上了早熟的品种后,产量能提升40%。这缩短的短短二十天的关键期,就是百姓的“定心丸”。
试验成功了,转化利用与示范推广又成了关键。
“刚开始推广的时候,种子的繁殖成本比较高,我们的种子得卖到6块钱,当时其他油菜种子的价格才不到2块钱。老百姓肯定是有抵触情绪,都会觉得,你们的种子凭什么这么贵。”然而团队成员并不灰心,他们对于自己的种子有信心,如果能让百姓看到实际的成效,那销售便不成问题。
团队成员开始将自己的种子给百姓试种,百姓们将新旧种子种在相邻的两块地上,值不值得一眼便知。除了试种,团队成员还会一家一户地教授如何种植,传授种植经验。优良的品质,服务周到的“售后”,看着攀升的产量,百姓心里高兴,便成了最好的推广,如此口口相传,自然打响了团队的名声,用一句话来概括全过程,那便是“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
当然,除了推广应用,团队也非常注重推动学术交流和科研发展。团队成员岳瑶琴表示,“春油菜育种团队每月都会举行学术讲座,参加的不仅有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博硕士生,还有不少相关老师,既让大家了解了前沿进展,又能学到热门的实验技术,既提高了学术水平,又活跃了学术气氛。对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经历,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当被问到如何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团队时,团队成员无一例外地提供了这个答案。短短的八个字,汇聚成了春油菜团队永远铭记在心的使命责任。“为老百姓着想、为人民服务”对他们来说不是停留在嘴上的空话,而是为此奉献了无数个青春的铮铮誓言。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是团队负责人杜德志研究员常常劝诫团队成员的一句话。“‘思者常新’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勤于思考,唯有勤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有创新的精神、探索的动力来解决问题。‘恒者行远’就是人一定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走得更远,道路才能越来越宽广。”提到杜德志研究员,唐国永老师满是敬佩。
“太佩服他了,他是一个集开拓创新、吃苦耐劳、善体下情精神于一身的人。他的思路高屋建瓴,在他的指挥下,我们的工作才能条理清晰、目标明确。”
叶景秀研究员也称,“春油菜育种团队在杜德志研究员的带领下,成员方向明确,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人心齐,泰山移。2023年,我校春油菜遗传育种团队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多年的潜心钻研终于为世人所知。
曲径探幽,引人入胜
如今,青杂系列的品种种子已经投入大量生产,一年种植500万亩左右,若按一亩地增收100块钱来算,一年便能有5个亿的增收。随着品种经过官方登记进入市场流通,全国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包括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北与四川的部分地区,都可以通过青杂系列的春油菜产品提高产量。
荷包村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村里一年种1300亩地,以往种的大多是青油14号的常规种。而在团队连续三年的帮扶下,荷包村引进了青杂15号,不仅一亩地的总产值提高到了150多块钱,机械化收割时损失率也更低,同时,榨出来的油比较清亮,品质也更好。
而增产创收仅仅是青杂项目最基础、最浅显的作用。
油菜花海是夏季青海旅游不可错过的景观。青杂系列的品种,无论是早熟、中熟还是晚熟,在不同的生态区都可以种植,极大地扩宽了游客欣赏的时间和区域。为了迎合游客们的喜好,团队还成功培育出了彩色花的品种,包括白色、粉色、紫色、红色、橘红色。与此同时,将姹紫嫣红的油菜花与其他品种的花进行结合,打造令人震撼的大地艺术,能进一步提升旅游人气。更重要的是,油菜花的籽还可以用来榨油,不仅具有比以往白菜型品种高3-4个百分点的含油量,推动油脂加工企业的发展,而且含有更多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有利于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都能得到显著提升。以小小的油菜花作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媒介,能带来无比惊人的收益。
而在环境保护方面,青杂项目也功不可没。油菜有一种病害叫作菌核病,杂交品种在登记或者审定时要进行菌核病的鉴定,而青杂系列的抗病性远远超过其他品种,在这样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农药、杀虫剂也会在无形中减少,从而间接地保护生态。
面对未来的发展,春油菜团队有着三个方面的目标。第一个是要培育出高质量的品种,在帮扶农民、农业增效的方面挖深挖细;第二个是要做出高水平的文章,继续为春油菜的发展作贡献;第三个是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不仅要培养好博士、硕士,更要在培养“田秀才”“土专家”上下功夫。他们将进一步围绕产业“四地”建设,更好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做出更大贡献提出了工作思路和设想。
“春油菜育种是个坚守初心,把文章写在西北大地上的追梦之旅,优秀团队这份荣誉是对过去工作成绩的肯定,更是对今后科研工作的激励和鼓舞。”团队成员马茜茹表示,“坚守初心,怀抱着‘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育种梦想。”